每年的3月3日是全国爱耳日。
今年是第23个全国爱耳日,
主题为“关爱听力健康,聆听精彩未来”。
了解耳朵
耳朵是人体的重要器官,每个人都有必要了解和保护自己的耳朵。
耳朵的结构分为三部分:外耳、中耳、内耳。
外耳接受外界的声音,并将沿着耳道引起鼓膜震动。
中耳鼓膜的震动引起三块小骨-锥骨、镫骨和钻骨上下震动,将声音传到内耳。
内耳可产生神经冲动,冲动沿听神经转为神经能,从那儿声音的信息就传到大脑。
大学生面临极高的听力损伤风险
据调查在校大学生中,耳机使用率达99.8%;其中有噪声性听力损伤者占28.0%;有慢性耳鸣者占13.4%;有眩晕、恶心者占8.2%;有听力下降者占10.1%。
不良习惯对耳朵造成哪些伤害?
●坏习惯一 在地铁里听歌
在超过80分贝的地铁里戴耳机听音乐,往往会加大音量,最终会导致末梢感受器受损,导致噪声性听力问题,造成不可恢复的听力损害。
●坏习惯二 煲电话粥
频繁或长时间接听电话,有引发神经性耳聋的风险。专家建议,打电话一次最好不要超过3分钟,如果条件允许,使用免提对耳朵伤害最小。
●坏习惯三 经常掏耳朵
使用不洁的工具或硬物掏耳朵容易让细菌进入耳道,增加感染的可能性,造成不同程度的听力减退。实际上,耳屎生长到足够多时会自行脱落,无需主动去掏。
●坏习惯四 游泳前后不注意检查耳朵
游泳时耳道进水可能引发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和外耳道炎,儿童比较多发,常见症状是耳朵闷胀、疼痛、听力下降、流脓等。游泳池水有很多细菌,在游泳前后需要注意检查耳朵。
●坏习惯五 过于用力擤鼻涕
过于用力擤或吸鼻涕,可能将部分鼻涕挤入咽鼓管,易引发中耳炎。
●坏习惯六 不重视感冒、鼻炎、咽炎。
护耳小贴士
要有规律的生活作息时间。现今已明确的是缺少睡眠或者情绪紧张都可以导致耳鸣。如果出现耳鸣,我们要尽快调整自己的作息时间,尽量避免过度熬夜。
日常生活中要控制好噪声。在使用能造成较大噪音的电器时,要尽量的把声音降到最低,用过之后应该关掉开关。平时我们接打电话、看电视、听音响等等都要把音量调到适中,避免影响他人。
合理使用耳机。建议耳机每次佩戴的时间要控制在30-40分钟,要休息。每天戴耳机的时间不超过3个小时,未成年人建议不超过2个小时;在嘈杂环境中不建议戴耳机。如果长期戴耳机已经出现了耳鸣、听力下降等症状,也不建议再戴耳机。
尽量不掏耳朵。耳屎对于正常人来说是非常有益的,因为它有杀菌的作用,可以保护好外耳道的皮肤,如果要去掏它的话,会损伤外耳道皮肤,导致外耳道炎症,造成真菌感染。
遇到耳科临床上常见的症状。比如原来已经有外耳道炎或者得外耳道湿疹,以及有慢性中耳炎的病史,在日常生活中又出现了耳朵痒或者耳朵痛等症状,可以通过药物控制;但是如果症状加重,甚至耳流脓的性状发生了变化,比如一般是稀薄的脓液或者是粘稠的脓液,变成了血性的脓液,或者像豆腐渣一样的,如果出现这种情况,并且疼痛加重,就应该立即到医院去就诊。
同学们,重视耳朵保健,享受聆听快乐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