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季是万物复苏的季节,也是最容易感染各种传染病的季节。关于春季上呼吸道传染病,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包括:流感、腮腺炎、水痘、肺结核、猩红热、麻疹、风疹等。这些传染病大多都是呼吸道传染病,可通过空气、短距离飞沫或接触呼吸道分泌物等途径传播。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春季传染病的发生,希望同学们了解春季传染病预防知识,提升防病能力,减少患病几率,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!
流行性感冒
流行性感冒简称“流感”,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,具有很强的传染性。一般由空气飞沫传播为主,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。
主要症状:
一般表现为急性发病,有高热,体温可达39-40℃,可持续2-3天。伴有咳嗽、咽痛、鼻塞、流涕、头痛、头晕、乏力、食欲不振、全身酸痛等症状。
预防措施:
1. 保持空气流通,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。
2. 咳嗽、打喷嚏时用纸巾,避免空气传播。
3. 勤洗手,避免脏手接触口、鼻、眼。
4. 适当增减衣物,增强体质和免疫力。
5. 加强锻炼,均衡饮食,增强体质和免疫力。
流行性腮腺炎:
流行性腮腺炎是腮腺炎病毒侵入人体,引起腮腺和颌下腺肿胀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,一般通过飞沫传染,少数通过用具传染。
主要症状:
主要变现为腮腺肿大、胀痛,表面发热。用手按压时有弹性感和压痛,一般4-5天逐渐消退。同时伴有发热、畏寒、咽痛、食欲不佳、恶心、呕吐等症状。
预防措施:
1. 注射疫苗进行预防是最有效的手段之一。
2. 外出时注意戴上口罩,打喷嚏时应掩住口鼻。
3. 勤洗手,注意个人卫生。
4. 少去人多密集的地方。
肺结核:
结核病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常见的慢性传染病。除了头发和指甲外,身体任何其他部位,如淋巴结、骨骼、关节、皮肤等都可以被结核分枝杆菌侵犯。得了肺结核如发现不及时,治疗不彻底,会对健康造成严重危害,所以,一旦患有结核病,一定要早治疗。
传播途径及易感人群
肺结核是呼吸道传染病,很容易发生传播。
1. 肺结核病人通过咳嗽、咳痰、打喷嚏将结核菌播散到空气中,健康人吸入带有结核菌的飞沫即可能受到感染。
2. 与肺结核病人共同居住,同室工作、学习的人都是肺结核病人的密切接触者,有可能感染结核菌,应及时到医院去检查排除。
3. 艾滋病毒感染者、免疫力低下者、糖尿病病人、尘肺病人、老年人等都是容易发病的人群,应每年定期进行结核病检查。
凡是具备以下症状之一者要及时就医
1. 肺结核的常见症状是咳嗽、咳痰,如果这些症状持续2周以上,应高度怀疑得了肺结核,要及时就医。
2. 肺结核还会伴有痰中带血、低烧、夜间出汗、午后发热、胸痛、疲乏无力、体重减轻、呼吸困难等症状。
3. 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,要及时到当地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就诊。
预防措施
1. 肺结核病人不要随地吐痰,要将痰液吐在有消毒液的带盖痰盂里,不方便时可将痰吐在消毒湿纸巾或密封痰袋里。
2. 肺结核病人尽量不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,如必须去,应当佩戴口罩
3. 居家治疗的肺结核病人,应当尽量与他人分室居住,保持居室通风,佩戴口罩,避免家人被感染
4. 肺结核可防可治。加强营养,提高人体抵抗力,有助于预防肺结核。
5. 出现肺结核可疑症状或被诊断为肺结核后,应当主动向学校报告,不隐瞒病情、不带病上课,以免传染给他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