通知公告首页>>通知公告

科学控重,健康常驻
发布日期:2025-02-25       访问次数:22

体重是评价人体营养和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,运动和膳食平衡是保持健康体重的关键。长期能量摄入量大于能量消耗量可导致体重增加,甚至造成超重和肥胖,可显著增加2型糖尿病、心血管疾病、某些癌症等的发生风险。因此,增加身体活动,保持能量摄入与能量消耗平衡,维持健康体重,势在必行。

1740468119411039.png

科学管理体重首先要认识健康体重。

目前常用的判断健康体重的指标是体质指数(body mass index,BMI),也称体重指数。它的计算方法是用体重(kg)除以身高(m)的平方。我国健康成年人(18-64岁)的BMI应在18.5—23.9kg/m²。下面来测一测你的体质指数在哪个范围吧!

中国成年人体重分类

1.png

那么每天应该摄入多少食物量?又如何食不过量?

一般而言,一个人一天吃多少食物是根据能量需要而计算出来的,故一天吃多少以食物供给是否满足一天能量需要为衡量标准。一个人每天需要的能量取决于许多因素,包括年龄、性别、身高、体重、身体活动水平以及怀孕或哺乳状态(女性)。根据《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(2013版)》,我国成年人(18-49岁)低身体活动水平者能量需要量男性为9.41MJ(2250kcal),女性为7.53MJ(1800kcal)。

食不过量主要指每天摄入的各种食物所提供的能量,不超过也不低于人体所需要的能量。

以下窍门可以帮助您做到食不过量,建立健康的饮食行为:

(1)定时定量进餐:可避免过度饥饿引起的饱食中枢反应迟钝而导致进食过量。

(2)吃饭宜细嚼慢咽,避免进食过快,无意中进食过量。

(3)分餐制:不论在家或在外就餐,都提倡分餐制,根据个人的生理条件和身体活动量,进行标准化配餐和定量分配。

(4)每顿少吃一两口:体重的增加或减少不会因为短时间的一两口饭而有大的变化,但日积月累,从量变到质变,就可以影响体重的增减。如果能坚持每顿少吃一两口,对预防能量摄入过多而引起的超重和肥胖有重要作用。对于容易发胖的人,适当限制进食量,不要完全吃饱,更不能吃撑,最好在感觉还欠几口的时候就放下筷子。

(5)减少高能量加工食品的摄入:学会看食品标签上的营养成分表,了解食品的能量值,少选择高脂肪、高糖食品。

(6)减少在外就餐:在外就餐或聚餐时,一般时间长,会不自觉增加食物的摄入量,导致进食过量。

1740468306683731.png

能量消耗的三个主要部分(基础代谢、身体活动和食物热效应),身体活动是变化最大、可以自我调节的能量消耗。因此必须充分重视身体活动,才能达到吃动平衡。

那么如何进行身体运动?

首先应当认识到,身体活动是一个改善健康的机会,而不是浪费时间;运动是每天必需的生活内容之一,能增进健康、愉悦心情。活动可以随时随地进行。将运动列入每天的时间表,培养运动意识和习惯,有计划安排运动,循序渐进,逐渐增加运动量,达到每周建议量。

寻找和培养自己有兴趣的运动方式,并多样结合,持之以恒,把天天运动变为习惯。

可选择的运动方案

1740469770135984.png

每个人都应该寻找适合自己的运动,找到兴趣,长期坚持。年龄不同,适宜的运动也不尽相同,为了避免运动中可能发生的风险,注意事项如下:

●根据天气和身体情况调整当天的运动量。

●每次运动前应先做准备活动,运动开始应逐渐增加用力。

●运动后不要立即停止活动,应逐渐放松。

●肌肉力量锻炼避免阻力负荷过重,并隔天进行。

●运动量大、日照强烈出汗多时适当补充水和盐,或运动饮料。

●步行、跑步应选择安全平整的道路,穿合适的鞋袜。

●运动中出现持续加重的不适感觉,应停止运动,及时就医。

1740468369384273.png

贴士:

如果有一天您感觉到日常习惯的活动更吃力时,可能是身体的一时不适,也可能预示身体内某种潜在疾患,请勿勉强坚持,可以减慢速度或停止运动。如果这种不适持续,甚或有加重的趋势,应及时就医。

如果患有冠心病、糖尿病、骨关节病等疾病,应咨询营养师或医生相关注意事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