通知公告首页>>通知公告

昆虫咬伤症状与处置
发布日期:2025-05-23       访问次数:14

在户外游玩时,经常有朋友会被昆虫咬伤,如蚂蚁、蜜蜂、蜈蚣、跳蚤、蚊虫、蜘蛛、蜱虫、隐翅虫等,轻者会出现红斑、瘙痒、烧灼、疼痛感等,重者出现皮肤损伤,严重者引起全身中毒,甚至过敏性休克。


1.蚊子

症状:蚊子在叮咬时会分泌唾液毒素,有人会出现红斑疹或瘀点;有的则出现水肿性红斑、丘疹、风团,自觉瘙痒。婴幼儿面部、手背等部位被蚊虫叮咬后常出现血管性水肿。

1747963729134186.png

本文所有图片均来源于沐阳见闻录及网络,如有侵权联系删除


处置:先用肥皂水或清水冲洗伤口,也可以使用清凉油、风油精或其他专业治疗蚊虫叮咬的用品,减少瘙痒,消肿止痛。


2.蜂蛰伤

症状:伤后立即有刺痛和灼痒感,很快局部出现红肿,中央有一瘀点,可出现水疱、大疱,眼周或口唇被蜇则出现高度水肿。严重者除局部症状外还可出现畏寒、发热、头痛、头晕、恶心、呕吐、心悸、烦躁等全身症状或抽搐、肺水肿、昏迷、休克甚至死亡。

1747966369123002.png

处置:应尽快拔出蜂刺,避免更多毒液进入身体,可以用针挑拨、用银行卡或手指甲刮掉,不要用手或镊子去夹蜂刺的末端,这样会挤压蜂刺,使更多毒液流入向伤口。刺拨出后,用肥皂水、小苏打或清水清洗的伤口,然后用冰袋敷在肿起的皮肤上,有助于减轻疼痛。用红花油、风油精等进行涂抹;症状严重者需及时就近就医。


3.蝎蜇伤

症状:蜇伤后局部即刻产生剧烈疼痛,并出现明显的水肿性红斑、水疱或瘀斑、坏死,甚至引起淋巴管炎或淋巴结炎,这是溶血性毒素所致。

伤员可能出现如头痛、头晕、恶心、呕吐、流泪、流涎、心悸、嗜睡、大汗淋漓、喉头水肿、血压下降、精神错乱、甚至呼吸麻痹导致死亡,这是神经性毒素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和血管系统引起。幼儿如被野生蝎整伤可在数小时内死亡。

1747966417126022.png

处置:尽快取出残留毒刺,可以使用拔火罐、吸奶器、注射器等,必要时可切开伤口;用肥皂水或清水冲洗;不要用碘酒等刺激性药物;由近心端进行绷带包扎,防止毒液扩散;严重时及时就医。


4.隐翅虫

症状:隐翅虫的鞘翅特别短,只能盖住腹部的前缘,看着就像没有翅膀似的,所以叫隐翅虫。体内有强酸性毒液,被叮咬皮肤出现条状、片状水肿性红斑,红斑上会有密集丘疹、水疱或者脓疱,有刺痛感。

1747966452106202.png


处置:如果落在身上不要用手拍,弹走或用力吹走;用肥皂水、苏打水等碱性物质中和毒素;冲洗干净后可涂抹炉甘石洗剂;如果瘙痒难耐,可以口服西替利嗪类抗组胺药物;伤口溃烂要及时就医。

5.蠓虫

症状:被蠓虫叮咬后,毒素进入人体,导致皮肤出现瘀斑、水疱、丘疹、风团、瘀点、瘀斑等症状。

1747966514106172.png

处置:可用自来水或肥皂水冲洗;用炉甘石洗剂擦洗;避免抓挠,如水泡破溃可用碘伏擦拭;咬伤部位严重肿胀,可根据医嘱口服抗过敏药物,严重时及时就医。

6.蜱虫

症状:蜱虫经常叮咬在人体温暖的部位,像腋下、腹股沟、膝盖窝、肚脐和耳后等。被叮咬后局部出现片状红斑,且蜱虫会长时间停留在皮肤上继续吸收血液,被叮咬时几乎没什么感觉。

图片6.png

处置:不要生拉硬拽,以免拽断蜱虫,将头部留在皮肤内;也不要用火烧等方法;可用酒精涂抹蜱虫,再用镊子尽可能靠近皮肤表面,夹住蜱虫的头部,笔直地向上拉离皮肤;蜱虫咬伤后,可能会有一到两周的潜伏期,在这段时间里仍需密切观察。

7.蚂蚁

症状:平常的蚂蚁不会咬人,但有一种蚂蚁具有攻击性,在我国多个省份有分布,那就是红火蚁;被叮咬后会产生灼伤一样的疼痛感,导致大面积丘疹样脓包。

1747967666332979.png

处置:可用冰袋冷敷半小时,可减轻疼痛感;然后涂上卢甘氏液,有清毒、止痒的作用。

8.蜈蚣

症状:蜈蚣没有牙齿,但它的颚足上有毒腺,能刺破皮肤,将毒液注射进人体,导致疼痛、肿胀、瘙痒等。

1747967699309140.png

处置:先用石灰水或肥皂水彻底清洗创面;用绷带包扎近心端,防止毒液扩散;冰敷伤肢,减少毒液吸收;在野外可以选择鱼腥草、蒲公英、桑叶、生扁豆叶,任选一种捣碎外敷;有条件可以使用拔火罐、吸奶器、注射器等吸出毒液;情况严重者第一时间及时就医。


9.跳蚤

症状:跳蚤叮咬一般集中在脚踝或小腿上,表现出线状或簇状的红色小包,有时也会出现水泡。如果跳蚤来源于猫狗身上的,人经常会抱猫狗,胳膊上也可能出现被咬的痕迹。

被跳蚤叮咬后皮肤局部会感觉到痒,跟被蚊子咬后差不多,但是要比蚊子叮咬痒很多,瘙痒难耐,如果不及时涂抹药物治疗,瘙痒往往可持续数天,还可能出现脓疱,伴有脓性渗出的表现。

1747967729103913.png

处置:可以涂抹绿药膏、花露水或者风油精等进行止痒;根据医嘱外用激素类药膏进行止痒;瘙痒特别严重时,可根据医嘱口服糖皮质激素和抗组胺药来进行治疗;情况严重的及时就医。


10.蜘蛛

症状:部分蜘蛛具有毒性,伤口处清晰可见两处很深的蜇伤孔,并会出现剧烈针刺样疼痛,皮肤发红、水肿,皮肤周围出现水泡或组织坏死病变等局部症状,还可能引起肝肾功能损伤、休克等全身症状,严重者可致死亡。

图片10.png

处置:被蜘蛛咬,被一般蜘蛛咬过,只需在局部用肥皂水清洗,然后敷上冰袋;如果怀疑被毒蜘蛛咬了,尽量记住蜘蛛斑纹和颜色等特征,并拍下照片,或将致伤蜘蛛浸泡在75%的酒精中保存,就医时携带其标本或所拍摄的照片;减少受伤肢体的活动,去除受伤部位的戒指、手镯、手表等,以免加重局部损害;禁止用嘴吸吮咬伤处的毒液,不要抓挠咬伤处皮肤。

 

11.毛毛虫

症状:与毛毛虫接触导致的皮肤红肿等不适症状,称为毛虫皮炎。毛虫皮炎的是由毛虫的毛刺或毒液接触皮肤引起的过敏反应,会出现:皮肤瘙痒、红斑、水疱、发炎、肿胀等

1747967789783694.png

处置:被毛毛虫咬伤,应用肥皂或清水清洗咬伤的局部,擦干后涂上些清凉油,可暂时缓解痛痒的感;用胶带贴在患处,迅速揭掉胶布,以拨去虫毛,再涂上氟水或清凉油。

12.蚂蟥

症状:咬伤部位常出现水肿性丘疹,周围皮肤可能出现红斑或风团,严重者可出现大疱及坏死。

1747967811119258.png

处置:去除蚂蟥时,切勿强行拉扯,以免蚂蝗的吸盘断在伤口内;可以使用清凉油、白酒、食醋等刺激性物质,涂抹在蚂蝗的头部或吸附处,使蚂蝗感到不适而自行脱落;也可用手掌或鞋底连续拍击虫体,使蚂蟥脱落;蚂蟥脱落以后,挤压伤口周围皮肤,尽可能多的将血液挤出,然后用生理盐水清洗伤口,并在破损处涂碘伏消毒,用无菌棉球压迫止血;必要时及时就医。

 

预防措施

1.在户外活动时,尽量穿着长袖长裤,减少皮肤暴露。

2.使用有效的驱虫剂或防蚁液,降低被毒虫叮咬的风险。

3.在可能有毒虫出没的地方活动时,要格外小心,尽量避免接触。

4.注意个人卫生,减少叮咬风险。



本文信息来源于沐阳见闻录,如有侵权联系删除




一审:卫生所 陈明明

二审:卫生所 周欣

三审:卫生所 赵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