通知公告首页>>通知公告

基孔肯雅热校园防控指南:科学防蚊,远离病毒威胁
发布日期:2025-09-04       访问次数:7

近期,全球多地基孔肯雅热疫情频发,我国部分地区也面临输入性风险。那么什么是基孔肯雅热?如何预防?以下是为您梳理的核心知识及校园防护要点,呼吁全体师生共同行动,守护健康!

一、认识基孔肯雅热

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,主要经伊蚊叮咬传播的病毒性传染病,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、皮疹、关节和肌肉疼痛,多数患者1周内会好转,但30%-40%患者关节疼痛可能会持续数月甚至数年,对生活质量造成显著长期影响。

(一)基孔肯雅热如何传播?

基孔肯雅病毒主要通过携带病毒的伊蚊叮咬传播,最常见的是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。当蚊虫叮咬了感染者2-10天后,再叮咬人时,可使被叮咬者感染。“人→蚊→人”传播链是基孔肯雅热的核心传播模式。患者在发病后第1周内,病毒血症水平高,通过蚊虫叮咬传播的风险高,但该病毒不会通过日常接触引发人际传播,也不会通过咳嗽、打喷嚏传播。

(二)基孔肯雅热的流行地区在哪里?

截至202412月,全球已有119个国家和地区报告了基孔肯雅热的本地传播,大规模暴发和零星病例主要发生在美洲、亚洲和非洲。20251月至6月,已有14个国家或地区报告了约22万例基孔肯雅热病例和80例死亡病例。我国于2008年首次发现输入性病例,曾在广东和云南等地引发本地疫情,尚未形成稳定的疫源地。20257月,广东佛山发生输入病例引发的本地传播疫情。

(三)基孔肯雅热的临床症状有哪些?

大多数感染者会在带毒蚊虫叮咬后3-7(范围为1-12天)后,开始出现症状,常见为突然发热和关节疼痛,关节疼痛主要累及手腕和踝趾等小关节,也可涉及膝和肩等大关节,剧烈的关节疼痛可导致行动困难。其他症状还包括头痛、肌肉痛、关节肿胀、皮疹、恶心、疲劳等。偶有引发眼部、心脏及神经系统并发症的报道。

(四)如何诊断与治疗基孔肯雅热?

对于急性发热伴多关节疼痛的患者,尤其是近期从已知基孔肯雅热流行的国家或地区返回的旅行者,应考虑基孔肯雅病毒感染的可能,确诊需经实验室检测。实验室检测方法包括病毒分离、病毒核酸检测或病毒特异性抗体检测。

目前,尚无特异性治疗基孔肯雅热的药物,临床主要采取支持性治疗。充分休息、补充液体以及服用非处方止痛药如对乙酰氨基酚可缓解部分症状。在排除登革热之前,勿服用阿司匹林或其他非甾体抗炎药(如布洛芬),以降低出血风险。

二、如何预防基孔肯雅热?

(一)个人防护措施

1、外出活动时。出门穿着浅色长袖衣裤减少皮肤暴露,避开蚊虫活跃时段,尽量减少此时段在树荫、草丛处逗留,必要时使用驱蚊液、驱蚊贴等产品;出发前旅行者需查阅目的国家的健康通告和警示信息,了解哪些地区正在发生暴发疫情或存在较高的基孔肯雅热感染风险。选择有纱窗纱门的住宿,睡眠时使用蚊帐。

2、室内防护。室内安装纱窗、使用蚊帐或电蚊拍,喷洒杀虫剂时,密闭30分钟后通风再进入。

(二)清除蚊虫孳生地

1、宿舍/办公室。水培植物如富贵竹应每3-5天彻底换水与清理;定期检查饮水机水槽、冰箱底部水盘等隐蔽处防止积水;垃圾及时清理,避免杂物堆积。

2、公共区域。重点关注绿化带、停车场、垃圾或杂物暂存点、地下车库集水井、排水沟、楼梯间等,主要采取清理卫生死角、翻盆倒罐、沙土填埋、投放灭蚊幼剂等方式。

注:以上内容均转载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


一审:卫生所 陈明明

二审:卫生所 周欣

三审:卫生所 赵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