随着秋冬季节来临,诺如病毒进入高发期,学校、幼儿园、养老院等集体场所更是重灾区。今天就带大家全面了解这种 "难缠" 的病毒,教你科学应对不恐慌。
一、认识诺如病毒:为什么它这么容易传播?
诺如病毒是引起成人和儿童急性胃肠炎的重要病原体,每年10月至次年3月是高发期,具有高传染性、低剂量致病的特点。这种病毒的 "生命力" 也十分顽强:在低温环境下可存活数周,普通酒精消毒对它无效,甚至在粪便中也能存活数天至数周。更麻烦的是,诺如病毒有多种基因型,且容易发生变异,即使之前感染过,也可能再次中招。
二、警惕这些传播途径:隐形感染藏在细节里
诺如病毒的传播途径主要有三种,日常防护时需要重点关注: 1.粪口传播:这是最主要的传播方式。感染者的粪便或呕吐物中含有大量病毒,如果处理不当,病毒会通过污染的手、食物、水等进入人体。比如感染者上完厕所后未彻底洗手,接触过的门把手、餐具、玩具等都会成为病毒载体。 2.飞沫传播:感染者呕吐时会产生带有病毒的飞沫,其他人吸入后可能感染。尤其在密闭空间中,病毒更容易通过空气扩散。 3.食物和水传播:被病毒污染的饮用水、生食(如牡蛎、生蚝等贝类海鲜)、凉拌菜等,也是重要的传播媒介。诺如病毒能在低温下存活,即使是冷藏的食物也可能携带病毒。
三、出现这些症状,可能是诺如病毒在“搞事”
感染诺如病毒后,通常在 12-48 小时内出现症状,主要表现为:
胃肠道症状:恶心、呕吐、腹痛、腹泻,儿童以呕吐为主,成人则多表现为腹泻,粪便多为稀水便或水样便,无黏液、脓血。
全身症状:部分患者可能伴有发热、头痛、乏力、肌肉酸痛等症状,一般症状较轻,持续时间较短,多数患者在 1-3 天内可自行康复。
需要注意的是,诺如病毒感染属于自限性疾病,一般不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疗。但如果出现严重呕吐、腹泻,导致脱水(如口干、尿少、头晕、乏力等),尤其是老人、儿童、孕妇及免疫力低下人群,应及时就医。
三、感染诺如病毒后,这样处理更科学
1. 居家隔离:感染者应居家隔离至症状完全消失后72 小时,避免前往学校、幼儿园、工作单位等集体场所,防止病毒传播给他人。
2. 对症护理: 呕吐严重时,可暂时禁食,待症状缓解后逐渐恢复清淡饮食,如粥、面条、馒头等,避免油腻、辛辣、生冷食物;腹泻时注意补充水分和电解质,可饮用口服补液盐(ORS),也可适量饮用温开水、淡盐水、米汤等,防止脱水;发热时可采用物理降温(如温水擦浴),体温超过 38.5℃时,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退烧药。
3. 做好消毒:感染者的呕吐物、排泄物应及时处理,处理时需佩戴手套和口罩,用一次性纸巾擦拭后,用含氯消毒剂(如 84 消毒液)彻底消毒清洁区域; 家中的餐具、茶具、厨具等可采用煮沸消毒(煮沸 15-30 分钟),衣物、被褥等可暴晒或用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; 经常开窗通风,保持室内空气流通,每日至少通风 2-3 次,每次通风 30 分钟以上。
五、预防诺如病毒,这5点要牢记
诺如病毒虽然传染性强,但只要做好预防措施,就能有效降低感染风险:
1. 勤洗手:这是预防诺如病毒最有效的方法之一。饭前便后、处理食物前后、接触公共物品后,都要用肥皂和流动水认真洗手,揉搓时间不少于 20 秒。避免用未清洁的手触摸口、鼻、眼等部位。
2. 注意饮食卫生:饮用水应烧开后饮用,避免饮用生水;食物要彻底煮熟煮透,尤其是贝类海鲜(如牡蛎、生蚝),避免生食或半生食;蔬菜水果食用前要彻底清洗干净,不吃腐烂变质的食物。
3. 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:在诺如病毒高发期,尽量减少前往商场、超市、游乐场、医院等人群密集、空气不流通的场所。如果必须前往,应佩戴口罩,做好个人防护。
4. 加强集体场所管理:学校、幼儿园、养老院等集体场所,应加强晨检和午检,及时发现疑似病例,并督促患者居家隔离。定期对教室、宿舍、食堂、卫生间等场所进行清洁消毒,尤其是门把手、水龙头、楼梯扶手等高频接触部位。
5. 提高自身免疫力:保持规律作息,避免熬夜,保证充足睡眠;合理饮食,均衡营养,多吃富含维生素和蛋白质的食物;适当进行体育锻炼,增强体质,提高免疫力。
诺如病毒并不可怕
只要我们了解它的传播规律
掌握科学的应对和预防方法 就能有效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
转发这篇文章 让更多人了解诺如病毒防护知识 共同度过这个秋冬季节!
以上内容均转自徐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,略有删减,仅用于公益科普宣传,如有改动请联系删除。